第六十八章:我,周忱,大明妇女之友!!!(2 / 3)

是要让他们赚的,不然他们怎么为我们更多的羊毛?”

周忱点头,知道朱瞻基这话里的意思是想让草原人多养羊,就笑道:

“殿下说的极是,臣算了下,一头羊一身的羊毛大概在三到五斤,一斤五十文的普通黄盐可以换来十头羊的羊毛,大概在四十斤左右,四十斤羊毛去掉杂质,然后浸泡晾晒,大概能剩下三十斤,可以生产六十繀毛线,加上此间各种成本,一繀羊毛成本绝不超过五文钱!”

“这么便宜吗?”

朱瞻基听到周忱给自己算的账,心里也是愣了下。

他有想过羊毛的成本会很低,但是却从来没想过羊毛的成本会低成这样。

要是这么来算的话,一个毛线团才五文钱的成本,岂不是一件毛衣的成本都只要二十文了!

虽然毛线不是毛衣,生产一繀毛线,要不了几个功夫,织毛衣却需要一些时间。

这个时间算起来和以前用织布机织布的时间也是大差不差的。

但是织毛衣不一样啊,这玩意儿不需要织布机。

更不用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几乎有点空闲了就能织几下。

买不起织布机的普通百姓完全可以买几个毛线团。

然后自己砍几根树枝,削两根毛衣针,这才多少成本?

织毛衣这种活本来就不难,一个毛线团的成本不过五文钱,就算他需要赚点钱,翻个倍,卖出去十文钱一个毛线团。

也就是说只需要花四十文钱,再平日里抽抽空,就能十分容易的获得一件极为暖和的毛衣!

朱瞻基突然发现自己貌似有些小看了羊毛这种东西。

谷凉/span如果把织毛衣的方法推广开来了,这下得多少原本穿不起衣服的老百姓,从此以后告别衣不蔽体的日子?

周忱听到朱瞻基的话,也点了点头道:“之所以便宜,完全是因为省去了织布的过程,若是加上织布的过程,臣想一匹布的成本会直接变成三四两银子,但是没有织布过程的话,一件衣服的成本………”

周忱说着说着,自己也突然愣住了。

朱瞻基:“………”

他突然有些复杂的看了一眼周忱。

织毛衣的手段,这下子不知道会造福多少白姓。

说是被拿来当成供奉,都是不为过的了。

自己这可是白白的把一个功劳给丢到这家伙脑袋上。

朱瞻基觉得自己还是有些年轻了。

想事情有时候想的太不周到了。

原本他收购羊毛,只是打算将这种办法当做制裁草原的手段。

其次则是可以利用自己知晓祛除羊毛膻味的手段,然后再赚点钱。

然而现在他才发现,制裁草原算个毛线啊。

羊毛它用来织毛衣不香吗?

衣食住行!

穿衣可是排在吃饭前面的。

如果能解决大明百姓穿衣的问题,这得是多大的功劳?

要知道这种方法和传统的纺织行业可是明显不同的。

传统的纺织行业,算起来大致需要三个步骤,纺线,织布,然后缝合。

但是织毛衣呢?

就两个步骤:纺线,编织。

且不说两者的技术高低,仅仅是织毛衣的入门门槛,就让大批穷人有了自己制作衣服的资格。

再算上成本,朱瞻基明白,可以说这件事的功劳之大,几乎是不下于新盐的,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还要远远高于新盐的功劳。

要说心里没有那么一丢丢后悔是不可能的。

这可是刷声望的机会。

不过朱瞻基也更明白,自己毕竟是上位者,很多事情一但开口了,哪怕是做错了,那也得含着泪,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吞。

当然更主要的是,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