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将买来的毛线给自己家里织上一两件毛衣。
现在应天城,有不少人出门时穿的都是这些人弄出来的毛衣。
暖和,舒适,比起棉衣都不差,甚至还要更好。
甚至此事还引起了一些周边的人,千里迢迢的跑到了应天专门购买毛线。
因此虽然沈文度那边没再弄出五倍利益的事情,但是毛线的销量,却依旧十分火爆。
“太孙,前些天有几个浙江的商人找到了臣,想要从纺织厂这里购买一些毛线,然后运往浙江去卖,因为需要为北伐大军制作手套,臣就将他们打发了,昨天这几人又找到了臣,臣不敢自作主张,因此想询问一下太孙您的意思是?”
周忱陪在朱瞻基身边,等朱瞻基差不多巡视完了后,说道。
“浙江来的商人吗?”
朱瞻基闻言有些意外,虽然因为五倍利益的事情,毛线生意挺火爆的。
但是这个火爆也是局限在应天一地的,这么快就吸引来了浙江的商人,倒是让他有些意外。
想了想,朱瞻基就看向周忱问道:“最近的话,应天毛线的销量如何?”
周忱想了一下就道:“每日应在一万五千繀左右!”
朱瞻基点点头:“这么说的话,现在纺织厂最多一天可以生产两万繀,就会多出五千繀,既然有人想买,你卖他们一些也无妨。”
“是!”
周忱应了一声。
朱瞻基对这事不是很在意,毛线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民生的东西,早晚也是要卖出去的。
让他自己安排人去卖的话,肯定会麻烦,有商人接手,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等到时机成熟了,完全可以借此打开更多的销路,到时候也能收购更多的羊毛,有了利益的刺激,草原上养羊的人也会更多,如此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两人说着话,已经来到玻璃生产厂这边。
这边说是厂,其实说是工棚要更加合适一些。
相比纺织厂入眼的莺莺燕燕,这里一进来便是一股刺鼻的煤烟气味。
而在工棚里,更是摆了好几个巨大的火炉。
一些大冬天也赤着膀子的工匠,则围着火炉忙的热火朝天。
玻璃的制作比想象中要简单很多,材料也是一些很常见的沙子,纯碱,以及石灰石。
沙子和石灰石是最常见的材料,纯碱的制取也并不困难。
最古老的方法就是将草木灰装进布袋中经过冲洗,然后剩下的东西便是纯碱。
再将三种材料按照比例混合,直接就可以投入炉窑中煅烧。
碳酸钠或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就会生成硅酸钠或硅酸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而日常中常见的玻璃就是硅酸钠和硅酸钙以及二氧化硅的混合物。
当然刚刚生产出来的玻璃,在高温下只是一摊没有任何固定形状的液体。
想要制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则需要在玻璃还没有彻底冷却下来的时候使用模具,或者其他工具制成自己需要的形状。
眼下的工棚里,在朱瞻基来之前就已经生产出来了不少东西。
有玻璃制成的碗,还有杯子,盘子,花瓶,甚至朱瞻基还看到了好几个酒壶。
各式各样的东西,朱瞻基看的也是有些哭笑不得,心里也不得不佩服这些工匠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他只是告诉了这些人玻璃是怎么弄出来的。
这些人倒好,直接给他来了一个举一反三。
当然这些玻璃里面也不是全部都是能够达到朱瞻基满意的程度。
许多玻璃制作出来的东西,里面都是含有不少细小的气泡。
这种情况一般则是工匠的熟练度不高,导致炉火温度不均匀造成的。
这种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