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老爷子和宁王的事情不是什么秘密,知道的都知道。
老爷子没有履行承诺不说,还把原本宁王的封地封给了朵颜叁卫。
满口答应让宁王自己选封地,但是苏州没给,钱塘不给,每每宁王想要的,都会找到理由搪塞过去,最后就封了一个南昌,更是让其以布政使的官邸作为王府,甚至连扩建都不允许!
自家这位二哥比起自家这位老爷子,又是何其之像?
而且这次他被朱棣贬为难民,更是让他看清了一些朱高煦的嘴脸。
自家这位二哥可不是什么共患难共富贵的人。
自己两次被贬,说起来起因都是朱高煦让自己为建文余孽行个方便。
结果,自己两次出事,这位二哥都只是稍稍求了一下情,如同一个过场般,然后便不再理会。
他几乎可以想到,如果有一天,这位二哥登上了那个位置。
自己会是一种什么结局?
落得宁王一般,用自家这个大侄子的话就是,朱高煦仁慈。
说不得,幽禁一辈子,才是他最终的结局。
朱瞻基看着脸上有些复杂的朱高燧,有些好笑,之所以把这件事说出来,他的目的自然就是吓唬一下这位叁叔,然后顺带着离间一下这位叁叔和二叔的关系。
这位叁叔没什么胆子,只敢打打小报告,但是和自家二叔联合在一起时,又恰好的弥补了这个缺点。
纯属一个敢说,一个敢干。
以前没少给自家傻爹添堵,时不时就喜欢跑到自家爷爷那里挑拨离间一番。
朱瞻基也是以其之道还之彼身罢了。
如果能让这位叁叔和二叔的关系变得恶劣一些,倒是也不错。
不过这种事情不能说多的太多,只能点到即止。
太多了就会显得刻意。
朱瞻基看到朱高燧脸上那复杂的表情时,就立即话题一转说起了这次来见这位叁叔的正事,道:
“话说,叁叔可还记得马保?”
朱高燧心里还在想着宁王的前车之鉴。
听到朱瞻基的话,就道:“自然记得,不知道大侄子突然提到马保兄弟是什么意思?”
朱瞻基笑笑道:“永乐十年十一月,爷爷令马保,以及王景弘等人统军两万七千余人,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等小国,船队于去年出发,算算时间,船队也应当快要回国了。”
看到朱高燧一脸疑惑,朱瞻基继续道:“一但马保回国,稍作休整,下一次下西洋之事,可以说近在眼前,爷爷北伐前,我便和爷爷商量好了,等到马保回来后,下一次下西洋之事,便由我全权负责。”
“大侄子你的意思是?”
朱高燧皱着眉头,疑惑更多,有些不明白朱瞻基为什么突然提到下西洋之事。
他对下西洋的事情兴趣不大,在他看来,大明西南方那些国家,又穷又弱,完全没什么值得注意的。
要不是国家数量多,能够给大明凑一凑万国来朝的数量,体现一下大明天朝上邦的地位,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好处。
负责这件事,完全就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所以心中也更加不解,不知道朱瞻基突然提到这件事是打算干什么。
朱瞻基听到朱高燧的话,不急不缓的解释道:“我的意思是打算让叁叔跟着马保出去走走,去见识一下大明外面的世界。”
“大明外面的世界?”
朱高燧闻言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自家这个大侄子,太能折腾人了。
居然想把他打发去下西洋,鬼知道下西洋这一路上会遇到什么事?
要知道下西洋可不是什么万无一失的事情。
不说海上的一些灾难,就是那些小国寡民的,一些见识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