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需要工匠,才让他重视,所以听到朱瞻基的话,就只是点头应是。
而朱瞻基也没打算和周忱解释这些,毕竟提高工匠地位这些事情,有时候悄悄的进村就成,等到一切尘埃落定,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没必要搞得大张旗鼓,人尽皆知的处处树敌。
朱瞻基想着这些事情,就道:“别的事情也没什么了,就是最近皇上让我组建幼军的事情,也该进行一些初步的准备了,我打算幼军军营的建造到时候也一并交给建设公司,我稍后会把一些细节上的东西让人给你送去,你下去后也让设计组的工匠根据我给的那些东西,多想想办法,最好军营也能用水泥建造。”
“臣领旨!”
周忱闻言,急忙站了起来行礼道。
朱瞻基见此,点了点头。
幼军的组建必须要尽快开始准备了。
接下来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对朱瞻基来说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毕竟朱瞻基现在所做的事情,难免会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想要彻底的改变一些东西,哪怕朱瞻基一路上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将来十有八九也少不了一些需要武力上解决的事情。
后世伟人不是都说过嘛,枪杆子出政权。
想要有权,就必须有枪。
想到枪,他心里一动,突然对周忱问道:“对了,现在工部,能制作火器的工匠有多少人?”
自家那位爷爷登基后对火器的生产管理还是很严格的。
地方上基本已经禁止火器的生产,唯有九边可以少量生产。
而现在火器主要的生产部门则是洪武十三年朝廷设置生产各种军用物资和兵器的军器局,
后来军器局职能分减,则成了专门生产火器和兵器的部门,直属于中央。
而在洪武二十八年又加设了一个兵仗局,则是只生产火器的部门,属于内府。
兵仗局属内府,是官宦官署,由朱棣亲自安排的掌印太监负责,朱瞻基想插手也没机会。
不过军器局则属于工部,现在工部是由周忱负责,这军器局自然也可以算是在朱瞻基的手里了。
周忱闻言稍稍愣了下,就道:“回禀太孙殿下,军器局现下有工匠一千余人,其中学徒三百余人,能制作火器者有六百余人,每月可生产各类火器一千有余。”
周忱知道这位太孙殿下很重视工部,所以这段时间也是对工部多有了解。
因此朱瞻基一开口,他只是稍稍沉思,就一口说了出来。
朱瞻基对于军器局的火器产量兴趣不大,虽然这个时代大明的火器领先整个世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火器依旧十分落后。
甚至在面对冷兵器时,都无法保持优势,一但距离拉近,或者是天气不好什么的,甚至还会落入绝对的劣势。
想了想,朱瞻基吩咐道:“你下去后,在这些工匠里面抽调二十个经验丰富的工匠出来,然后送到太子府,我另有安排。”
周忱闻言并没有立即答应下来,而是看向朱瞻基迟疑了一下有些担心道:“太孙,火器工匠不同于其他工匠,此事是否先行禀告皇上?”
周忱这是在为朱瞻基考量,朱瞻基要调动制作火器的工匠,他不用猜也知道,这位太孙殿下这是打算自己制作火器。
虽然对于这位太孙殿下来说,制造少量的火器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如果是准们调动一批制作火器的工匠进入皇宫,这事情如果传到皇上耳中了,难免不会多想。
朱瞻基笑道:“放心吧,此事我会禀明皇上的!”
调动一些工匠的目的是朱瞻基打算组建一个火器的研究团队。
虽然比起那位太爷爷,自家这位爷爷对于火器的看法多少有些忌惮。
但是却从来没有禁止过火器的研究,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