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深度解析既济卦和未济卦互综(8 / 18)

周易综诗画神韵 ai重歌 12287 字 5个月前

火上。水克火,从意象上理解是一种阴阳协调、各安其位的既济之象。而“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征伐(象征着克服困难达成目标的过程),最终获得胜利。可以理解为一个事情从开始的艰难险阻到最终的成功达成。而“小人勿用”则是一种成功之后的告诫,提醒在成功的局面下,不要任用那些可能破坏成功局面的人(小人),也可以理解为在既济的状态下要保持正确用人之道等,防止既济的局面被破坏,重新陷入混乱。

未济卦的相关典故和理解方面

从和既济卦相关的角度来看,同样有“伐鬼方”的相关影子。

未济卦九四爻辞:“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从历史联系理解:

如果说既济卦里的“高宗伐鬼方”是从商朝的视角讲述了成功战胜。那么未济卦这里可以从周文王的角度来看待。在商朝视角下胜利后,周文王领导的周部落看到了商朝在战争中消耗以及其他问题。这里的“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可以理解为周文王在商战胜鬼方后,自己也积蓄力量,经过时间的积累(三年是一种虚指较长时间),周部落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说获得了其他一些部落(大国的赏赐可以象征其他势力的认可和支持等),为周部落最终与商朝决战奠定了基础。

从卦象和哲学含义理解:

未济卦是火在水上。意味着阴阳不交,事情尚未成功。但这也正是其蕴含的动力所在。它代表了一种事物处于发展、未完成的状态,有无限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而“伐鬼方”这件事在未济卦中,就是一个正在进行或者即将进行的事件象征,激励人们继续努力奋斗,不要因为当前的未成功(未济)而气馁,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未来。

从整体来看以下这些也可以视为一种对两卦理解的“典故性”情境:

情境一:李自成与大顺政权的既济与未济警示

李自成杀官起义,征战四方,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广受百姓欢迎,历经十余年终于攻克京师,推翻大明政权。这可以视为一种阶段性的“既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自从入主紫禁城后,其部下日渐骄横,贪图富贵,纪律松弛,人心离散。最后被关外清兵所败,大顺政权倾覆。这就是“初吉终乱”的典型。如果李自成能在成功后有未济卦中那种继续努力,谨慎前行,不断完善自身和政权的意识,或许历史走向会有所不同。

情境二:越王勾践的未济奋斗之路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所败,身为阶下囚。这是典型的未济状态,人生低谷。但在谋臣文种的劝说下答应贿赂伯嚭,忍辱负重,再图大业。 勾践回国后,每天卧薪尝胆以示其志,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发奋图强。经过多年努力,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灭掉吴国,雪耻复仇成为春秋霸主。这就是从典型的未济状态,经过长期奋斗和努力走向成功的例子。越王勾践在未济之时没有放弃,而是时刻以一种未完成、要继续前进的心态激励自己。

总之,既济卦和未济卦这两个经典的卦象和其背后的这些“典故”(包括历史事件的解读和一些情境化理解等),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对于事物发展、成功与失败、终结与开始、居安思危等理念的智慧思考。它们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为人们提供着人生、事业、国家治理等多方面的启示和借鉴。 它们不是简单地局限于文字表面所描述的故事,而是成为了一种文化基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对于世界和自我发展的认知和实践。

十二、《既济未济互综对现代的启示》

在《易经》中,既济卦与未济卦相互综卦(将一卦颠倒则形成另一卦,此两卦互为综卦),它们蕴含着极其深刻且对现代具有多方面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