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郡,滇池县。 益州郡自古就是各民族混居的地方。 而益州郡的人口大部分是古三星堆族群南迁后,与本地土着融合形成的族群,“滇”部落是其中最强大的一支。 从公元前十二世纪开始,到公元三世纪初,古滇文化在这里兴起。 战国中期,楚顷襄王派遣将军庄硚率领一支队伍到达滇池地区,征服当地诸部落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秦汉时,滇国长期与巴蜀通商。 汉武帝元狩年间,张骞建议派人出使西南夷,寻找通往身毒国(印度)的道路。 汉朝前后派出了十多个使团,都被滇王挽留招待,最终并没有找到前往身毒国的道路。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南诸夷反叛,汉军灭掉了两个与滇王同姓的小国,“劳洸”与“靡莫”后,兵临滇国,滇王无可奈何之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 也就是相当于大汉的属国,汉朝派官吏进入滇国,协助滇王管理。 汉武帝于是赐给滇王王印,仍令其管理本国民众,同时将滇国及其周边小国一并设为益州郡。 滇王虽称王,但实际地位相当于侯爵,滇国也类似于大汉各郡内的其他侯国一般。 益州郡在刚开始设立时,还从周边相邻的牂柯郡、越嶲郡划入了数县之地。数年后,汉朝征服了昆明夷之地,也纳入了益州郡。 在永昌郡没有设立前,益州郡是整个益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故而直接以益州冠名。 直到哀牢国及其附属小国投降大汉,汉王朝设立永昌郡,将洱海以西的土地全部划归永昌郡,后来又将洱海周边的地域同样划入到永昌郡内。 这个时候,益州郡的人口与面积才大幅度缩水。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将益州郡改名为建宁郡,这个持续了三百多年的名字最终被放弃。 滇池县地处滇池东岸冲积平原,是古滇国核心区域与汉文化南传的重要据点。 滇池县西面就是滇池,东南则是抚仙湖,资源丰富,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控制住了滇池县,基本就完全掌握了整个益州郡。 ………… 此时的滇池县内,因为王翦故意派人散播李颙即将归来,重新担任益州郡太守一职。 又在有心人的暗中推波助澜,以及那些真心希望李颙返回益州郡的普通百姓与各族部落传递下,消息早已经不胫而走。 ………… 连日阴雨,将益州郡的山林浸润得一片泥泞。 雍闿负手立在檐下,望着如帘的雨幕,脸色比天色更为阴沉。 因为他的心腹刚刚为他带来一个令他极为不爽的消息,前益州郡太守李颙,那个在南中各地,尤其是在益州郡百姓中声望颇着,治理益州郡十年,治下没有人敢于反叛的铁血郡守要回归了。 据说是越巂郡太守王翦举荐,蜀郡太守王商大力支持,最终益州牧刘璋同意了此次任命。 “李颙,李德卬!”雍闿在心中默默念着这个当年在益州郡威压一切的前任太守的名字。 雍闿深知此人的厉害,不仅有治郡之才,治军亦非常出色,而且他那看似温和的手段,却足以瓦解他多年经营的人心。 李颙若是真的前来益州郡赴任,那些本就对他雍闿阳奉阴违的豪族,那些念念不忘前太守仁政的“刁民”,那些近几年被他们豪族剥削的异族部落,恐怕都会纷纷倒戈。 他好不容易构筑的由豪族掌权的制度,将出现致命的裂痕。 “这已经不是七年前了,李德卬不要怪我!绝对不能让你再次踏入滇池县。”一个狠绝且疯狂的念头,在他心中迅速成形。 雍闿即刻修书,以最郑重的礼节,分别邀请郡中举足轻重
第690章 你不该回来的!(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