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辨真伪夫妻合力,见仇人伉俪同悲(2 / 4)

如果是当世还有人能否弄清楚这传国玉玺究竟是不是赝品,那就只能看他们夫妇了。

这二人的金石成就亦对考古圈影响深远。

李清照丈夫赵明诚所着的《金石录》,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着之一。金石学是现代考古学的前身,是对我国古代青铜等器物的形制、铭文,以及对碑刻石收集、着录与研究形成的学问。

北宋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与丈夫衣冠南渡。不久赵明诚病亡,留下了一大批文物及《金石录》手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李清照流寓南方,以一己之力守护并转移众多藏品。她在艰苦岁月中将先夫手稿整理校勘完毕,睹物思人,深情撰写了《金石录后序》这篇真情散文。

《金石录后序》颇似个人自传,详细记录李清照和丈夫婚姻点滴,二人积毕生心血收藏、鉴别、整理金石书画以及这些珍贵文物在靖康之变后流失遭毁弃、偷盗的辛酸历程。细节满满,情真意切。我们从中可以窥见李赵二人传奇跌宕的经历,以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一生。

当年北宋党争剧烈,政局变化多端。李赵两家前后遭受连累,二人被迫从京城回到赵明诚的老家青州去。从此两夫妻远离政治,隐居乡野,致力于金石研究长达十余年。李赵二人未有子嗣,全副身心都扑在金石之学上,此乃天时。

地利则是二人老家均在古韵盎然的山东。这里曾是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国所在地,强盛一时,且时有钟鼎古器、碑瓦面世,泰山上也有大量的摩崖石刻遗存,给予了他们取之不尽的宝藏。

虽然说,之前被宋江和吴用两个人洗劫了一回,不过后来跟随狄泉,不缺银子,他们又丰富了不少,在后世开三间博物馆都有所富裕。

历史上1127年,金兵攻破开封,掳走徽钦二宗及满朝文官,北宋灭亡。金人一路南下的铁蹄踏碎了山河,更踏碎了李清照悠闲欢乐的时光。

南宋朝廷已无太多可用之人,赵明诚迎来了职场高光时刻,升任江宁知府;李清照则需独自护送文物古籍南下。她将青州充满回忆的珍贵藏品优中选优,装了满满十五大车。那些带不走的藏品放在青州十余间房子里,本想等时局稳定后来取,可没过多久,金兵铁骑南下,乡间文物便散为云烟了。

后来忙着建功立业的赵明诚后又被派往湖州赴任。在岸边分别时,李清照遥问赵明诚:“如果城池失陷了,怎么办?”赵以一种特别清醒的语调向她交代了不得已时丢弃家产和藏品的次序:“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从中可见他要爱妻做好与国宝青铜器同生共死的思想准备。

这次分别不到两月,赵明诚便因病去世,李清照伤心过度,也大病了一场。与此同时,丈夫的嘱托也使她如芒在背。

以后的乱离之年里,李清照带着已成为累赘的文物逃亡,陆续经历了洪州的兵火、剡县的抢劫、会稽县邻舍的偷窃,藏品已失去了十之七八,仅剩下零碎的、不成部帙的书册。之后又深陷一段渣男骗婚案中,一度短暂深陷囹圄,声名受损,把自己折腾得遍体鳞伤。

但是,这次如果他们夫妇能够辨别出来传国玉玺的真伪,这才是中华万世之功。

当这夫妇二人现身之后,王黼也是一愣,没想到他们夫妇也在狄泉这里。

为什么呢,因为王黼见过他们夫妻。

首先,就是李清照和蔡京之间的关系了,李清照是蔡京的弟媳的爹的弟弟的大舅子的内侄的舅舅的外孙女。

具体来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王珪的大女儿的女儿,而王珪是蔡京的姐夫,因此李清照是蔡京的外孙女。这种关系在宋朝的文人社会中并不罕见,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复杂关系网络。

李清照是蔡京的弟媳的爹的弟弟的小舅子的妻子的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