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募兵(2 / 5)

且隋 玄武季 2670 字 2024-10-25

门府上的常客。

往日里,她们专行教导和查看各豪门女眷,特别是嫡妻女们的教养、仪容、妇德等命妇事宜。

所以,这些姑娘们对她们一点儿也不陌生。

甚至,还有点怕!

残酷的军营,美好的青春,各色的生命!

凡是敢来军营的贵族女子,又有哪一个是善茬?

可惜,迎接她们的,不是她们朝思暮想的那个帅卫王。

而是教习女官,还有丑得不行不行的男骁果教导官们!

她们,有点想回去!

可是,西隔城射棚大营,是个“想进来就进来,想出去就出去”的地方嘛?

唉!!!

花木兰,梁郡睢阳县花家堡人。

其父花弧,其母袁氏,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

一家五口。

大业三年,广皇帝欲北巡突厥,征各路府兵随行。

花弧年岁偏大,且身有老伤,家里再没有合适的丁男从军,所以只能抱伤应征。

木兰心疼老父,于是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这一去,戍边十数载,转战西、北部东西突厥前线,奋勇杀敌,战功赫赫。

应诏朝觐,广皇帝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郎职,但她不受欲归故乡。

萧皇后亲其孝忠才性,力挽留京,且欲筹建女卫,于是授其虎贲郎将、女卫将军。

现在,架子兵的训练,正如火如荼的展开。

花木兰开始想,如何将自己的这支女兵部队发展壮大。

大将军杨子灿,想得很周到。

他私下里告诉木兰,要想在军中站得稳、坐得牢,身边没有自己得力的亲兵、亲信力量,是绝对不行的。

咋办?

杨子灿于是交给她一个任务。

花木兰回一趟老家,招募一批她梁郡睢阳县方圆的姐妹回来加入女卫。

睢阳,是“三皇之首”、“火祖”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的地方。

帝颛顼,也曾建都于此。

睢阳,地处淮河流域,正是大中华灿烂中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经浊水多次泛滥改道,睢阳大地形成了沙丘、滩地、湖洼等相互交错分布的平原地貌。

其间,涡河、惠济河、沱河等河流,平行相间分布,水网密布。

因季而汛的这片土地,也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

多难,让当地老百姓养成了坚韧不服输的性格。

经过睢阳的通济渠,其南关码头和夏邑码头,都是大运河上非常重要的商埠。

人口稠密,多民族混杂融合。

所以,在这块东西文化和物流交汇之地,工商业发达,颇为富庶。

既富庶又动荡的环境,加上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让睢阳的儿女英勇好战、忠诚而外向。

这里的男女,自幼多练习小弘拳、娥眉拳、大红拳、绣拳等拳种,就连马上传统功夫也很不错。

花木兰,就是这无数睢阳儿女中的佼佼者。

尚书郎花木兰,虎贲郎将花木兰,新任女卫将军花木兰,拥兵还乡。

四乡八洼,举皆惊动。

木兰解下戎装,花黄闺装,美哒哒地出来见一众父老乡亲。

赶来的郡、县官员,以及乡老,相谈甚欢,奔走而告。

“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

“花氏木兰将军,真乃梁郡妇率,天下之巾帼英雄也!”

……

于是,开始建牌坊以彰其功。

当地人,后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为将军生朝。

梁郡通守杨汪和睢阳县令张中丞,早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