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东投(2 / 5)

且隋 玄武季 2849 字 2024-10-25

还是那句话,剿匪政策!

张须陀、杨义臣的官军,是勇猛地剿杀了匪首骨干。

但绝大部分的从匪,要么被打散,要么根据旨意遣散了事。

那散了的这些人,怎么办?

为什么不如河南地那样,送上大沙船,移民实边?

这里面,既有运力和当地官府匹配的问题,也有帝国对国内区域重视程度的问题。

河南地,张须陀的剿匪政策实行得扎实,各地的郡县官员也齐备、卖力。

此外,河南地靠近京师要冲,需要重点调控、对待。

所以迁移实边、疏解俘匪的剿匪政策,更得中央政事堂和广皇帝的关心和过问。

移民实边的人口,也主要是优先考虑河南腹地的灾民和俘匪众。

但是,运力也是有限的!

仅靠隋通船运、漕船,能解决多少问题?

所以,尽管粟末地很喜欢人,但其他地方呢?

尽管粟末地在这些年努力地扩大运力,但是有的事情并不可做得太过分!

比如,航船规模、数量、走向……

所以,相对来说,山东地、江南地,自然就有些放松。

此外,因为山东地的造反频繁而猛烈,这让山东平原上的官府机制,早就破坏得比较严重!

这就让山东的政府组织能力,严重下降了。

即使还有大量的城池,但城池中的官僚衙署、乡村的基层里弄等,逐渐被破毁消解……

谁配合?

谁协调?

谁组织?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就为山东一带的剿后安稳,留下了巨大的漏洞和遗患。

山东地的社会体系,已经接近崩溃。

难者如麻,民情熊熊,积重难返!

只是靠剿,早已经治标而不能治本!

将虽去,众仍存,威胁仍在!

而那些因为自然灾害而撂荒的土地上,无所事从的农民、遗匪,何去?

他们能做的,只能是重操旧业,再次为匪。

借此,谋得一口饭吃,然后艰难地活下去!

所以,剿匪容易,但安民却是一个很具有制政技术含量的慢活、细活。

这样的官员,本身就是稀缺货!

而现在的山东乡民,只要听说有人扛起了造反吃粮的大旗,就很容易地靠拢聚集起来。

没有多久,当无数流民景从,一个大王之下,又一支造反大军会迅速崛起!

山东地,和河南地一样,从来都是大隋人口的主要贡献者。

所以,一个小小的格谦,用不到一年功夫,就能够再次轻松拥众十余万。

今年河南地和山东地的水灾,让无数人赤贫!

就像发生在陇右、河西之地的大旱,也让无数牧民陷入绝境!

现在造反,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这既是大隋皇权的不幸,也是普通老百姓的不幸!

天灾,人祸……

不过,格谦的造反,倒是让整个山东西北部一带的人力资源,被彻底抽空!

所以李密等人一路逃来看到的样子,就是连续千里无人烟的一片赤地。

水灾过后,就是连续无雨的干旱……

没人了啊!

此时空的山东地、河南地人口,已经因为阿布动用各种手段进行抽掉迁移,本已就比阿布前世变得稀薄空虚不少。

而一个十万人众,现在也许就是山东西北部一个举足轻重的人口资源!

“燕王”格谦,现在已经开始在暗暗着急!

赤地千里,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