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场上的争斗,向来是杀人不见血的,但也是这世间最狠的,一旦有落败的一方,势必会被彻底清算,再无翻身之地!!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尤其是对处于高位的,任何一丝的犹豫或软弱,都会被对手无限放大,以在某个关键节点,成为致命的破绽。
权力的顶端,是容不下温情与退让的,哪怕曾经一起并肩作战过,一旦触及到核心利益,唯有冷酷果断,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曹昂从踏足许都的那刻,就比任何人都清楚一点,曹氏已无任何退路,唯有一如既往地向前,成为这天下最具权势的存在,方能跨越到超然之境,使得任何人不敢轻易算计。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因为此举,使得曹氏必然被推到风口浪尖。
凭此大义,掌控朝政大权,击败周遭诸侯势力,则以曹氏为首的势力,方能在这乱世下存活。
反之就烟消云散。
而今割据一方的诸侯,被曹氏倾覆超过半数,其中还有四世三公出身的袁术袁绍,这使天下格局日趋安稳,但在这大背景下,许都的风向却愈发微妙,天子虽尊贵却暗藏不甘,朝中旧臣亦蠢蠢欲动。
这看起来与曹操出任丞相有关。
实则并不尽然。
真正有关的,还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在短短七八载下就实现多半,一层层遮羞布被撕开,涉及权力分配这等核心遇到最大挑战。
大势推到这一步,早已容不得半分退让。
东汉从没有的丞相,在此却横空出世,很多时候不是曹操想怎样就能怎样的,即便他没有想法,其麾下的一批追随者,也会推着他去做的,这还不算完,与曹操,跟曹氏不对付的群体,他们也会有意无意的在推动此势。
哪怕他们的初衷,是想从曹操手中争取更多权力与利益,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凭什么!!
所以现阶段的天下大势,不再是对外征伐了,而是转由曹操一手扶持的汉室中枢,关键是这个中枢还很复杂。
因为在曹操领衔的势力征伐下,一个个诸侯势力或衰败,或倾覆,这使曹氏所辖地盘不断增大,连带着为增强地方掌控,为后续征伐其他诸侯奠定基础,就注定会有一批批群体涌进许都。
他们或自愿,或被动,但不管怎样说,涌进许都的群体就是不断增幅的,亦是这样,也使其他群体,如寒门庶族,如投诚归降,如避难士人……也都根据此势,纷纷朝着权力中枢涌进。
过去曹昂在襄阳坐镇,会使一批群体朝此而聚,这与曹昂不论出身,不讲资历,不谈名声,只以才能来论是密不可分的。
旧秩序下的汉室,入仕是有一套游戏规则的,这套规则以门第、经学、名望、荐举为核心,而曹昂无形中打破了这一桎梏,特别是有些人本无望于仕途,却因曹昂之举得以崭露头角。
这便如投入静湖之石,涟漪不断外扩,终成浪潮。
但这随着曹昂返回许都,荆扬两州格局已定,关键是在两州所留人才梯队,足以支撑局势平稳运转,这也使得本会持续涌进襄阳,步入荆扬的群体,因为局势的变化将目光再度投向许都。
也是在大势改变下,曹氏必须要办成一件事。
从被动的奉大义,逐步转变为掌大义,一字之差谬以千里,一旦曹氏实现这一转变,则问鼎天下再无争议。
但也恰是这样,争斗只会愈演愈烈。
这比征伐要更为凶险。
至少在征伐上,你清楚敌人到底是谁,分布情况,敌我差距,这些一旦探查清楚,便能有针对性的做出部署与调整。
但在权力中枢的暗流中,却不是这么回事儿,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所遇敌人到底有多少,有哪些是一开始就为敌的,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