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杀局(2)(1 / 4)

以仓亭会战再败袁绍,曹操彻底坐稳丞相之位为分水岭,谯县曹氏不再像先前那样,是存有被击败,被重创,甚至倾覆的危险,谯县曹氏真正朝向天下皆知的大族迈进。
这点,汝南袁氏所获种种优势,便是最好的明证了。
正如同为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在这点就比汝南袁氏要差许多,因为两个家族走的路线不一样。
弘农杨氏重清名与朝堂执掌,而汝南袁氏则重布局与势力延伸,正是这样的差别,使得乱世降临时,两个家族的命运轨迹出现了偏差。
而毫无疑问的,谯县曹氏选择的路径是与汝南袁氏相仿的,但两者却存有本质不同,汝南袁氏历经四代,甚至还要向前追溯,一步步夯筑根基,经营势力,才使袁绍、袁术这一代得以雄踞一方,声势煊赫。
谯县曹氏呢?
是紧密围绕曹操运转的,而这个基础,有一部分是依靠夏侯、丁家两族先后支持,才得以使曹操以一个较长的周期,此外恰逢黄巾之乱、中枢争斗等特殊事件发生,使得曹操得以在乱世中迅速崛起。
没有曹操,就没有今日之谯县曹氏,这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同样的,恰是这一切来之不易,使谯县曹氏在如今的风波下,不能走错一步,一步错即万丈深渊!
没有成此势前,谯县曹氏尚能破罐子破摔,但眼下却不成了,已成利益最大获取者,如何能不顾一切的,去跟一帮正在失势的旧派势力死磕?
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取的。
更何况,旧派势力虽渐势微,但其根深蒂固,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若逼之太甚,反激起同仇敌忾之心,反而会催生出不好之事来。
所以大义就更为重要了。
“其实在这件事上,我等没有必要太过急躁。”
贾诩撩了撩袍袖,抬眸看向不言的郭嘉,“早先在襄阳时,公子就遇到过类似之事,或许不如今下如此凶险,且杀局很大,但道理是想通的。”
郭嘉眉头微挑,打量着贾诩。
“而在那个时候,诩的反应和所想,其实与奉孝很像。”贾诩没有在意,而是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即便过去这般久,诩对公子的话仍记忆深刻,这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朋友或敌人,有的只是永恒不变的利益!”
“公子这句话,道尽了这世间的一项本质与铁律,说回到今下之局,奉孝其实不难看出,其实双方都不愿撕破脸皮,不然事情就不是这样了。”
郭嘉的表情有了变化。
这话说的在理!
别管外界如何纷扰混乱,但本质核心就在那儿摆着,说白了,这是由中枢权力之争所引发的,涉及其中的就两方势力,一方是以曹氏为核心的新兴势力,另一方则是盘踞朝堂数代的旧族门阀,而紧密围绕这两方势力,还有别的群体在观望、在权衡、在选择依附何方。
以下邳陈氏为代表的徐州诸族。
以蔡蒯两族为首要的荆州旧派。
派系复杂、利益不同的冀州诸族。
以陈宫为表面首要的兖州一派。
以……
紧密围绕上述所提种种延伸开的,是曹氏这边是以曹昂在前,曹操在后的布局,所以很多事情与风波,都是围绕着曹昂所领卫将军府展开的。
而另一方呢,本该是群臣在前,天子在后的格局,可问题是现在反过来了,不该表态的天子偏偏下场了,反倒是该在前的群臣,却躲在后面推波助澜,这也加剧了矛盾与冲突,使得本就微妙的局势变得更扑朔迷离了。
“在如此背景下,我等需要弄清楚的,是要争取到什么,与之相对的,是为了争取到什么,哪些是可以暂时搁置的,哪些是必须要做好的。”
当贾诩这番话讲出时,一个强烈的念头,在郭嘉的心头生出。
公子定然是对贾诩说了什么!!
一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