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黄河边。
刘曜有点坐不住了,
召唤来了给他出这个主意的谋士游子远。
问道,
“子远,
你之前说,
秦州必有一场血战,
我听你的话,
去给陈安送了人马,
这都半个月了,
怎么他们还不开打?”
游子远笑了笑,
说道,
“大王,秦州还没有开打,
正是忌惮大王啊?
大王陈兵雍州边界,
人人如临大敌,
自然不敢有所动作了?”
刘曜这才想起来,
为了说服陈安,
从心理上给陈安压力,
自己把重兵调到了雍秦边界上。
刘曜一拍脑袋,
说道,
“哎呀,
我把这事情给忘了,
现在要是再撤军,
是不是太明显了?”
游子远遥指了一下东方,
说道,
“大王现在还是刘聪的臣子,
现在太子出征,
大王自然该相帮太子。
现在调集主力东出函谷,
一定能收到额外的好处。”
刘曜听了游子远的建议,
把大军从雍秦边界调了回来,
然后出潼关入弘农,
刚进了弘农郡,
就传来了两个好消息,
一是秦州立刻就乱了起来,
司马保果然咽不下陈安反出这口气,
联合了凉州张寔,武都的杨难敌兄弟,
分兵三路,
分别攻打安定、略阳、扶风三郡。
就在刘曜看到这好消息,
准备转身回长安时,
又一条好消息,
把他钉在了潼关。
荥阳太守李矩,
来信说之前管着司州的荀组,
怕死扔下司州渡江了,
现在司州群龙无首,
渴望明主。
他带着司州刺史的印绶,
不日将到潼关,
请刘曜来兼领司州。
刘曜把信递给游子远,
问道,
“子远,
你看这李矩是真心,
还是假意。”
游子远看了看信中内容,
说道,
“这是李矩的权宜之计,
现在刘粲乘胜而来,
荀组又在这个时候跑了,
东边还有石勒虎视眈眈,
他自然是想拉着大王来给他挡风遮雨。”
刘曜点了点头,
他也是这么想的,
但这司州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
谁掌控了司州,
谁就掌握了天下正统,
谁就是应命之君。
“那子远的意思是,
这李矩,
我就不见了?
你去找个理由搪塞他一下?”
游子远摇了摇头,
说道,
“这心意是假的,
但大王可以把它坐实了。
大王可以要求李矩交出叛贼赵固、郭默。
这样这些坞主们就会相互猜疑,
大王就可以乘虚而入,
再入洛阳。”
刘曜点了点头,
说道,
“那就依你说的,
安排李矩,
到了之后,
就来见我吧。”
两天的时间很快,
刘曜欣赏着秦州传回来的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