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风篇第五十八(二)(1 / 4)

黄帝双眉紧锁,满脸困惑,就像一个被难题困住的小学生,急切地向岐伯发问:“岐伯啊,平常你讲的那些病,病人自己都大概知道是咋得的。可有些情况实在太奇怪啦,这人既没碰上啥邪气,也没被啥事儿吓得魂飞魄散,咋就冷不丁地生病啦?难道真像民间传的那样,是鬼神在背后搞鬼吗?”

岐伯面带微笑,不慌不忙地捋了捋胡须,说道:“黄帝呀,这事儿可跟鬼神没啥关系,背后另有隐情呢。其实啊,有些人身体里早就藏了些‘隐患’,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这些就是以前不小心沾上的邪气,一直悄咪咪地潜伏着,没出来捣乱。结果呢,要是这人心里突然特别讨厌某件事,或者眼巴巴地羡慕啥东西,情绪一下子像过山车一样起伏,身体里的血气就跟着乱了套。这时候,原本潜伏着的邪气就像听到了集结号,和乱了的血气在身体里干起架来,病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冒出来了。”

黄帝眼睛一下子瞪大,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追问道:“岐伯,你说这病来得悄无声息,到底咋个悄法呀?为啥大家会觉得是鬼神在捣鬼呢?”

岐伯耐心地解释道:“黄帝,你想想看,这些潜伏的邪气刚开始就像小蚂蚁搬家,动静特别小,人根本感觉不到。它不像那种一来就张牙舞爪的邪气,闹得人鸡飞狗跳,立马就能察觉。这种病啊,就像小偷一样,偷偷摸摸地就来了,你眼睛看不到它长啥样,耳朵也听不到它有啥动静,所以大家就觉得神神秘秘的,好像是鬼神在背后搞小动作。但实际上呢,就是身体内部气血和潜伏邪气闹的矛盾,跟鬼神可没半毛钱关系。”

黄帝恍然大悟,脑袋点得像捣蒜一样,接着又好奇地问:“岐伯,我听说有些病靠‘祝’就能治好,这到底是咋回事呢?为啥‘祝’能把病给治好呀?”

岐伯笑着说:“黄帝,这‘祝’可不是普通的碎碎念哦。以前那些厉害的巫医,那可都是医学界的大神级人物。他们对各种病的特点和应对方法,那真是了如指掌,就像肚子里装了本活的医学百科全书。他们能提前摸清楚这病是咋得的,然后通过‘祝’这种方式,其实就是用一些心理暗示,再加上独特的咒语、仪式啥的,让病人从心底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把身体里乱成一团麻的气血重新理顺,病自然就好啦。”

黄帝一听,兴致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迫不及待地说:“岐伯,你快给我详细讲讲呗,这‘祝’到底咋操作的,那些巫医都用啥神奇的方法呀?”

岐伯思索了一会儿,说道:“黄帝,这巫医的‘祝’法可讲究得很呢。首先啊,在给病人‘祝’疗之前,他们会像侦探一样,仔细观察病人的症状、气色,再跟病人唠唠家常,问问生活习惯啥的,就跟咱们现在看病问诊一样,先把病的来龙去脉摸得清清楚楚。比如说,要是一个病人整天闷闷不乐,饭也吃不下,身体越来越虚,巫医心里就有数了,这多半是心里那点事儿影响了气血,导致身体出问题。”

“搞清楚病因后,巫医就开始大展身手施展‘祝’法啦。他们会找一个安静又庄重的地方,就像一个秘密基地,点上一些散发着神秘香气的草药,那味道,闻着就让人感觉特别神圣。然后,巫医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一边嘴里念着特殊的咒语,抑扬顿挫的,一边手上做着一些有节奏的手势,就好像在和身体里的‘病魔’进行一场神秘的对话。这些咒语可不是随便乱念的,每一句都饱含着对病人康复的美好期许,就像给病人注入一股神奇的魔力,让病人感觉自己充满了希望。”

“同时,巫医还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像讲故事大王一样,给病人讲一些以前的康复案例。比如说,跟病人讲以前有个和他症状差不多的人,一开始也是病恹恹的,后来通过积极配合治疗,没几天就活蹦乱跳了,让病人心里燃起希望的小火苗,相信自己也能好起来。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