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无法跟风玄鉴(2 / 2)

当第一个作者把这种集体潜意识写成故事后,后续创作者只需换个时代背景、换个身份设定,就能持续激活读者的爽感。

类似案例还有后宫文即每个男人的帝王梦、神豪文即暴富后的消费快感)、修仙文即突破生命极限的诱惑,这些题材的共同点是:

先有大众的集体幻想,后有作品来具象化呈现。

但有些题材就像烟花,绽放时惊艳,却难以持续。

比如以《玄鉴仙族》为代表的家族流小说,这类作品往往描绘一个家族数代人的传承奋斗。读者看这类故事时,确实会被家族成员的牺牲精神打动,但这种感动建立在‘已呈现内容’的基础上。

普通读者不会在接触故事前,就主动幻想‘我要是某个家族的第九代传人该多好’。

当市场上涌现大量同类作品时,读者很快会产生审美疲劳——因为家族传承的叙事模式相对固定,可供创新的空间有限。

这种差异的本质,在于题材是否具备‘二次创作生命力’。

原发性爽感题材就像乐高积木,创作者可以通过更换场景、调整能力体系,不断重组出新鲜感。

即便故事框架相似,读者依然会为‘这次主角会怎么装逼’而买单。

而非原发性题材则像完成品雕塑,当第一个作者把家族修仙的所有可能性写尽后,后来者要么重复老路,但读者迅速厌倦,要么强行改变核心设定,但导致题材变质。

比如把家族视角换成个人视角,故事本质就从家族流变成了个人成长流。

因此,创作者在选择跟风题材时,需要先做三步判断:

第一步,确认题材是否自带集体幻想基因。

像‘突然获得超能力’‘逆袭打脸’这类人类永恒的幻想,永远有受众基础。

第二步,评估创新空间。

原发性题材允许在固定框架内变换细节。

比如把‘系统流’从游戏系统换成神豪系统,而非原发性题材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三步,警惕‘伪创新’陷阱。

有些题材看似新颖,实则是把两个不兼容的元素生硬拼接,比如科幻+种田,这种创新既无法满足原有受众,也难以吸引新读者。

网络文学市场就像海洋,原发性爽感题材是深水区,虽然竞争激烈但鱼群密集;

非原发性题材是浅水区,看似容易涉足,实则容易搁浅。

聪明的创作者会像冲浪者一样,既懂得追赶原发性题材的浪潮,也明白何时该转向新的浪头。

毕竟,在内容爆炸的时代,比跟风速度更重要的,是判断这个风值不值得跟。”

花花恍然道:“原来如此!小高见解独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