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得游移不定。
有贰臣派的,如依附和借力突厥人的,像李渊、窦建德、刘武周等。
有独立纯反王的,像李轨、白榆妄、王世充、薛举、罗艺、梁师都、刘继真等。
还有逆臣派的,如李密、箫铣、罗艺等;
进而,他们的军锋开始踟蹰不前。
主子们开始吃瓜,或者想静观看天下形势变化,最好来个坐收渔翁之利。
谁也没有料到,宇文大许朝极速覆灭事件的最大产品,竟然是让天下进入到一个诡异的稳定和平衡。
其实,论这其中的缘由,大致有三。
其一,当然是大隋官军将大许朝快速灭掉带来的实力冲击。
其二,根据各种小道消息的传说,证明广皇帝极有可能还活着。
其三,却因一个对包括大隋本身在内的所有天下势力都命运相关的的原因,钱粮物资!
拉山头聚人气,人吃马嚼,要钱要粮!
打城池占地盘,兵马行动,要粮要草!
设衙门牧百姓,官吏役老,要薪要酬!
钱粮,才是造反的基础;物资,才是制霸天下的根本。
太原盆地,本被李氏经营多年,加上土地肥沃,产出颇丰。
以之为基地,自然可供李氏百万大军南下争夺天下。
但是,现在的太原盆地,实在是有地挤!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一挤,总还是有的;可是单位面积内的钱粮物资,却不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太原盆地,就钱粮物资而言,就是纯粹的零和游戏。
你多一口,他便少一口。
无解!
所以,不患寡而患不均,争斗和抢夺的龌龊,不可避免!
四
盘踞在江陵的梁朝皇帝箫铣,自从晋王董景真受宇文士及蛊惑率部叛离之后,元气大伤。
再加上称帝之后,急着削藩集权,所以内部极其动荡,实力大减。
所以,此时的大梁国处于整体守势,再不敢如之前那般,多王并出、四处扩张,甚至一度打到了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的地盘边缘。
现在,刚刚在彭城郡谷阳县城一带配合河南剿匪总管杨义臣,完成宇文大许王朝覆灭战的高安、罗士信,沿长江而下至峡州夷陵,派出信使,安兵待机。
他们,也是西南剿匪总管冯盎旗下西南剿匪大营的左路大军。
而江南大营行军总管陈棱,此时也派出水陆两路大军,由左屯卫将军张镇周任主帅,来整和杜伏威分任水陆将军,沿长江而上,兵驻夏口(今)。
对箫铣的东西夹击之势,已经初步形成。
然而,为了防止箫铣南窜,包围圈还得补上最后一环,冯盎的西南剿匪正军。
三
到达岭南之后不久,西南剿匪大营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大将军冯盎,也终于在岭南自家老基地里开始建府开牙,招兵买马。
在众多儿子们的支持下,他很快就组建了自己的西南剿匪大营的右路大军。
西南剿匪大营,朝廷也安排了部分行佐属官。
房玄龄(原雍州总管府思录),担任行军长史;李德骞(虎贲中郎将),担任行军司马;冯盎的庶长子冯智戣,担任行军参事和主簿。
冯大将军的嫡长子,虎贲郎将冯智戴(后来后来的春州刺史),拜西南剿匪大军右路军主将。
至于其他十多个副将,大都也是冯盎的儿子。
像嫡次子冯智彧(后来的合州刺史)、嫡四子冯智戣(后来的高州刺史)、嫡六子冯智玳(后来的恩州刺史,也是大名鼎鼎的高力士爷爷)等。
至于兵马构成,则是在联合祖母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