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四罪不相及,申韩伤圣心(2 / 5)

新语新编 山重疑路 4463 字 3个月前

不过是晋王策试的内容,

看来,

晋王不只是要考察郎官的才学,

还要考察郎官的心性。

深思片刻之后,

说道,

“大王,

学生一开始确实是这么想的,

但看到孔君平、王逸少,

敢在台阁重臣面前,

为了维护策试的公平,

放弃了自己的特权,

把事实真相都讲出来,

学生就有了改观。”

司马睿点了点头,

心怀戾气的寒门学子遍地都是,

嚷嚷着要废除九品中正制的,

也不在少数,

但能像谷俭这样,

始终保持冷静的,

却是很少。

司马睿继续问道,

“好,那你就说一说,

你怎么看九品中正的吧?”

谷俭正了正衣冠,说道,

“学生听甘刺史讲过一个故事,

广州刺史侃,微末之时,

其母曾截发供客,

这才结交了孝廉樊逵,

逵入洛阳,

向张夔、羊晫举荐了陶刺史,

后来羊晫做了十郡大中正,

才给陶刺史定了上品,

做了鄱阳小中正。

学生看来,

即便是才能像陶刺史这样的经世之人,

要通过九品中正来得一个上品,

从而能进入大王的眼中,

也是相当不易。”

司马睿点了点头,

早年间顾荣还活着的时候,

给他讲过这段往事,

他当时就感慨,

要不是范逵说话算数、不厌其烦的向洛阳的达官贵人们举荐,

羊晫又恰好当了十郡大中正,

而且这十郡,

又恰好把陶侃所在的郡囊括了进去,

恐怕,

陶侃就一直是那个在下品里挣扎的小吏,

永远也没有做太守刺史的资格。

“这个故事现在传为美谈,

听过的人不少,

现在孤问的是你的想法。”

谷俭继续说道,

“学生以为,

大中正也好,

小中正也罢,

所能举荐上来的俊才,

都限于他们认识熟知的人,

而乡野的俊才,

即使是有陶刺史那样的治世之才,

也会被埋没。

学生以为可以将策试和庠序结合在一起,

由朝廷派出博士定期不定期到各郡县的庠序中,进行策试。

这样那些只上得了庠序的人,

也就能被更多人熟知。”

司马睿点了点头,说道,

“说得好,

年纪轻轻能有这种见识,

孤这里有一本葛洪写的《抱朴子》,

现在送给你。”

说完,

侍者就把司马睿床旁边的一本《抱朴子》拿了下去,

交给了谷俭。

接着,只听司马睿又说道,

“孤听闻你有大志向,

不欲为官,

要效仿先师,

教化百姓?”

谷俭点了点头,说道,

“学生确实有这个想法,

这些年来学生四处求学,

有时候为了看一卷大儒注解的经书,

要走上好久,敲好多人家的门,

看好多人的眼色,

还不一定能如愿。

学生想着这次来了建康,

拿着